隔震與耐震設計
為能承受強烈地震來襲,本市災害應變中心能運作順暢,本大樓於地下1樓與地面層間,裝設有36個直徑1公尺之隔震墊, 在遭遇地表加速度400cm/s²(Gal)(震度7級)之地震時,地面以上各樓層之水平加速度控制在300cm/s²(Gal)以內, 本建築物可容許60公分之水平位移(大樓間距設計80公分),期冀能確保本大樓安全無虞。
說明: 本大樓於地下1樓與地面層間,裝設有36個直徑1公尺之隔震墊與80公分之大樓結構間距設計。

說明:本建築物可容許60公分之水平位移,隔震層之配管配線(可撓管),於地震發生時可防止管線斷裂。
不斷電系統
本大樓高壓電力分別連接虎林及三張犁變電站,採「雙饙線引進」提升供電可靠度,其穿越隔震層採用管道隔震配置,另為使本大樓可以在台電供電中斷狀況下, 自行持續運轉超過72小時以上,發電機供油採「雙管雙泵系統」避免重大災害受損,採雙油槽設計容量達60公秉,並於樓層1F、2F、4F設置加油口。
維生水井特殊設計
有鑑於重大地震災害時,往往會造成傳統自來水設施供水中斷,因此為確保大樓災時正常供水, 具備自來水、維生水井、雨水回收等之備援系統,於該大樓基地下120公尺設置有維生水井,利用抽水設備取得災時之民生用水。
無線通訊系統
資通訊設備係應變中心之神經,有關通訊系統,除設置有線電外,並設有Inmarsat海事衛星及Vsat專用衛星,且於本大樓、101大樓、 消防局間設有微波通訊傳輸鏈路,另建置有全國第一套同時整合警察、消防、衛生、水利及業餘之無線電通訊系統,並與第二災害應變中心相互備援。1.通訊系統備援機制
通訊系統包含四種通訊設備:有線電通訊、無線電通訊、衛星通訊及微波通訊。
資訊整合服務系統
資訊整合系統,主要係開發一套完整之防救災資訊系統,建立統一操作平台,分別有防救災作業支援系統及地圖化資訊展示系統,下設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子系統、防救災通報系統、災情傳遞系統及訊息發布系統,其資訊來源整合中央及本府各相關防救災單位, 並與第二災害應變中心相互備援。地圖化資訊展示系統,可即時監看水情、氣象、淹水潛勢、警報單、交通局行控中心重要路口及捷運工地攝影機影像,並提供民眾相關防災宣導資訊。
資訊整合系統圖說明:
I.防救災資訊系統(一)地圖化資訊展示系統
1.決策資訊顯示功能
(二)防救災作業支援系統
1.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子系統
2.防救災通報系統
3.災情傳遞系統
4.訊息發布系統
II.資料整合III.遠端監控系統
災情蒐報系統
為因應本市重大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,能快速通報各單位應變處置及迅速進行災情蒐集工作,於應變中心內建置有:(一)災害緊急通報系統
- 1.慧星傳真電腦系統
- 2.手機簡訊緊急通報系統
- 3.有線電話系統(含防救災警用電話緊急通訊系統)
- 4.緊急語音通報系統(一呼百應)
- 5.防救災專用通訊系統(VSAT衛星電話、Mini-m及GAN衛星電話及專用微波通訊系統)
( 二)災情蒐集通報系統
- 1.本市防救災作業支援系統
- 2.慧星傳真電腦系統
- 3.防救災專用電子信箱傳遞系統
- 4.民政局防災通報管理系統災害回報
- 5.有線電話系統
- 6.無線電話系統(無線電、衛星電話、微波通訊系統及手機系統)
- 7.一呼百應系統
- 8.內政部消防署災情傳遞資訊系統